不同于风电、光伏工业的多年沉积,新式储能工业近年才敞开高速增加态势,技能还在快速迭代,是否也应清晰本钱底线,推进工业良展开?
近期,光伏、风电职业都展开抵抗贱价竞赛举动,提出“价格战”腐蚀工业展开根基,不利于高质量开发风光项目、伤及制作企业生计基础,呼吁企业恪守法律不搞价格串通,发起定价自律。储能职业也面对相同的价格困境,储能产品价格继续跌落,电芯从2023年初的0.9元—1.0元/Wh下降至现在的0.3元—0.4元/Wh,体系均价也降至0.5元—0.6元/Wh,价格直接腰斩。项目贱价中标再演出,部分成交价已逼近乃至击破本钱线。
“价格战”之下的储能企业生计现状终究如何?不同于风电、光伏工业的多年沉积,新式储能工业近年才敞开高速增加态势,技能还在快速迭代,是否也应清晰本钱底线,推进工业良展开?
产品价格“底线”不断被打破
日前,蒙能集团储能体系设备收购开标记录发布,19企业参与投标,11公示投标报价,报价区间0.481—0.582元/Wh,储能投标价跌破0.5元/Wh。工商业储能价格也在快速下行,2023年年中,头部厂商工商业储能柜报价1.5元/Wh左右,年末价格快速走向0.88元/Wh,科陆电子日前推出的工商业储能柜A类电芯版价格为0.598元/Wh。随后,沃橙新能源直接报价0.58元/Wh,再创价格新低。
“些报价已经超出企业所能承受的本钱底线,也就是说,不或许挣钱。”业内人士向《中能源报》记者坦言,相较于风电、光伏职业,储能本钱构成更为透明,从电芯、PCS、EMS到体系集成,各企业的本钱操控战略大同小异,制作本钱相当,“若某企业的本钱线远低于同行,这不或许,也不符合逻辑。”
事实上,贱价已成为储能企业间竞赛的主要手法。对此,前景能源高副总裁、前景储能总裁田庆军分析,内储能商场仍主要由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驱动,在现在的商场环境下,储能项目出资还不能有达到合理的报答收益。储能成为新能源项目出资的“包袱”,开发商天然会将本钱和价格压到低。
储能电池在体系本钱结构中占比达60%,占有价格的主要部分。“曩昔几年,储能电池非理扩张,产能整体供大于求。”田庆军指出,与风机生产不同,电池产线对连续生产要求很高,反复启停,对产品良率、本钱有直接影响。并且,产品假如不能及时出售,不只功能会呈现衰减,其仓储本钱和保护本钱也很高。所以,很多电池企业宁可亏本出售,也不希望暂停产线。别的,也不排除商场上会有些残次产品在贱价流通。这从某种意义上阐明为何储能体系投标价格屡立异低。
完毕筛选赛还为时尚早
尽管商场再传递着储能企业增收不增利的困境,但从工业链企业的财报来看,头部企业的赢利好像又是可观的。比方,阳光电源上半年储能体系的营收为78.1亿元,毛利率高达40.8%;宁德年代三季度净赢利为131.36亿元,同比增加25.97%,业内预估,储能电池毛利率为35%—40%;轩高科储能电池体系上半年毛利率达到23.87%,较去年同期增加6.44个百分点;南都电源上半年内、外储能体系毛利率分别为24.29%和32.22%。
“头部企业并没有深度参与内‘价格战’,而是选择地竞标项目,在历次招投标中的报价,也相对理。高毛利企业的很多订单来自美、欧洲和中东等际商场,这些区域有较好的议价空间。同时,海外储能电站建造周期较长,合同签约到产品交付期间,本钱还会继续下行,等于是以时刻换空间,所以财报数据相对较好。”业内人士称。
亿纬锂能近日表明:“咱们以为海外事务毛利率很高,其实是由于今年处在特殊的时刻节点,供应链本钱下降带来收购本钱的下降,但是项目的价格是提前锁定的,这也是咱们看到高赢利率的原因,预计下年海外事务的赢利率会回到相对合理的水平。”
“得益于技能进步和商场竞赛,际商场储能体系价格已显着下降,际商场高毛利年代或许很难继续,相反,海外商场的危险在集聚。”田庆军以为,储能企业应把毛利维持在合理水平,以应对未来不确定危险。前景会将更多精力、更多资源投入到高价值的商场和高价值客户上。
“‘价格战’的直接结果是加速职业洗牌,未来80%的订单或会集在20%的企业手中,很多储能体系集成商会被筛选出局。”业内人士进步表明,“但现在谈尽早完毕筛选赛还为时尚早,储能商场还存在‘用工业换资源,用资源换订单’的状况,存在并非正常商场行为的出售。也就是说,部分企业以建造工厂的方法,获取当地风电、光伏目标,再用目标换取订单,根据商场环境的复杂,安稳的储能竞赛格局短期内或不明朗。”
商场快速展开带来安全隐忧
如何客观地看待“价格战”?
中关村储能工业技能联盟秘书长刘为向《中能源报》记者指出,方面,价格的下降有助于推进储能技能的遍及和应用,特别是在工商业储能、微电网等领域,有望推进更多项目的落地实施。另方面,价格的过快下降对企业的继续展开带来应战。不少厂商反映,很多储能项目投标报价已偏离实际本钱,且中标价格迟迟不见底,带来质量和安全的危险,非理的价格竞赛给储能职业长远展开带来巨大的危险应战。
田庆军相同表明,要辩证地去看待价格竞赛,这是商场经济的必然结果。“良的价格竞赛,能有地推进职业技能进步和工业展开,咱们反对的是以牺牲质量、安全为价值的盲目‘价格战’,会严重破坏商场竞赛环境,为职业展开埋下巨大危险。”
“那些囤在手里迟迟不能出清的电芯,部分或许呈现漏液,修理后再流通到商场,以次充好,价格相对较低,也增加了安全危险。”业内人士补充道。
“虽然职业都在做三重防护、四重防护,但再多的防护也不能做到绝对安全。”田庆军指出,个1GWh的储能电站有万颗电芯,任何颗电芯发生热失控,都有或许引发场火灾或爆破。储能厂商由于战略需求,偶然有、两单贱价订单来打破某个区域或客户是能够了解的,但长期采用贱价战略,报价显着低于职业本钱,那就要对其产品质量表明质疑。
“自律条约”不能破解“价格战”
根据上述状况,是否有必要仿风电、光伏职业清晰本钱底线,展开“反低于本钱倾销”自律条约举动?
“自律条约并无法破解当时的贱价竞赛,汽车职业、电池白名单事例已经充分阐明这点。‘价格战’自身也是职业展开的驱动力,符合商业供需逻辑。”华北电力大学教授郑华向《中能源报》记者表明,储能头部企业高收益体现也阐明“价格战”不定导致赢利的下降,直接打击的是那些本钱过高又无商场竞赛力的落后企业。随着储能商场的老练和业主了解的深入,贱价将不再是商场的唯优先选择。
“产品价格是动态变化的,怎么去固定?两个月前,光伏组件企业的本钱底线还在0.8元/W左右,仅仅曩昔两个月,职业就清晰0.68元/W是当时光伏职业优秀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的低本钱。”业内人士表明,光伏职业展开反“价格战”自律条约举动后,商场给出活跃反应,头部组件企业纷繁上调0.01元—0.03元/瓦的出货价格,但在剧烈商场竞赛中,对自律条约的维持时刻持怀疑态度。
针对储能职业“价格战”实际,田庆军以为,方面,要提高储能的价值创造,通过智能化管理,实现对新能源的负荷预测、实时协调操控和充放电管理,提高储能在电力商场中的经济收益。同时活跃开发储能的构网功用,对更多的弱网、离网等项目提供保证,努力成为新式能源体系中的中心价值创造者。假如出资商能从出资储能项目中获益,那么天然会愿意为高质量的产品付更多的费用;另方面,改动贱价中标形式,鼓励平均价中标或略低于平均价中标,重视产品质量可靠、履约才能、企业长期展开等综合评价目标。
开发商已意识到贱价中标或给自身带来的危险,近期已有央企率先修改储能投标规则,降贱价格评标权重从45%调整至35%,引导“贱价中标”走向“中心价中标”,平衡价格和质量功能。
郑华主张,主管部门要按捺低的重复出资建造,针对职业存在的不合理环节或机制对症下药,比方继续优化招投标机制,对项目投运实际果进行考评等。企业只有继续推进技能、营销才能立异升,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差异化服务,才能保持商场竞赛力。
文丨中能源报 记者 卢奇秀 |